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*重大的節日之一。指農歷一年*后一天的晚上,即春節前一天晚,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,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。一年的*后一天叫“歲除”,那天晚上叫“除夕”。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,叫守歲。除夕這一天,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,還要貼門神、貼春聯、貼年畫、掛門籠,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。 除夕夜的燈火,通宵不熄,俗稱“光年”。
先秦時期的逐除。據《呂氏春秋·季冬記》記載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“疫疬之鬼”,這就是“除夕”節令的由來。據稱,*早提及“除夕”這一名稱的,是西晉周處撰著的《風土記》等史籍。